權益資產“遇冷”?個別銀行理財權益比重滑落7% 近期調研加速度 下半年或迎加倉時機債券存款寧德權益理財
隨著銀行理財產品進入運作報告披露期,財聯社記者梳理后發現,與去年末相比,今年上半年部分理財產品的權益類資產配置比重出現下降,且個股輪動頻率也較以往有所加大。
業內人士表示,面對上半年震蕩市場環境,多個產品組合降低股票多頭的倉位是主動選擇,但也有產品通過低點布局與板塊輪換進而增厚組合收益。展望后市,權益市場仍被銀行理財資金看好,預計下半年權益資產配置占比有望小幅回升。
具體來看,以某股份行理財公司發行的一款權益類產品為例,截至今年半年末,該產品穿透后的權益類資產占比為28.10%,而在今年一季末、去年末分別為35.23%、33.13%,年內累計降幅為7.13個百分點。同時,現金及銀行存款的配置比重則有相應上升,由去年末的9.40%逐季增加至12.96%。
“隨著上半年俄烏沖突發生,市場風險偏好急劇下降,而由此引發的一系列衍生影響也對國內資本市場形成了持續較大的壓力,疊加本土疫情發酵,市場整體下跌較多,所以在這一過程中,組合僅進行了小幅降倉和結構調整”。上述產品投資經理在復盤中表示。
此外,招銀理財的一款理財產品的權益類資產比重也有小幅收斂,穿透后資產占比較去年末下降0.83個百分點至82.17%。但該產品投資經理在報告中透露,“在4月末市場情緒較為悲觀時,產品組合進行了審慎加倉,在調減銀行和農業板塊的同時,主要加倉了汽車板塊和港股消費服務類板塊”。
另一家股份行理財公司的產品運作報告則顯示,權益類資產配置比重在上半年出現了“先升后降”的走勢,但整體仍保持小幅加倉,具體由去年末86.63%上升至一季末89.96%,再下降至半年末86.88%,
個股配置方面,上述產品經歷了較為明顯的輪動操作。具體來看,寧德時代一度為產品重倉股,但在二季度內被減倉,在去年末、今年一季末的持倉占比為5.19%、8.11%,卻并未出現在二季度配置明細的前十大資產中。而同時,上述理財產品則加大了對醫藥股的配置力度,如華潤三九、片仔癀、愛爾眼科等躋身前10大重倉股之列。
“今年上半年在權益市場有減倉動作屬于業內常態,主要是受到整體市場持續震蕩的影響。”某銀行理財公司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不過,也有部分公司選擇在上半年低點時加倉了部分權益資產,尤其是在4月末至5月期間,當時一系列會議突出“穩增長”,這有效穩定了市場預期,推動權益市場逐步開啟修復,這輪反彈主要依靠光伏、新能源車等優質成長股憑借估值回升取得了可觀漲幅。
進入下半年后,銀行理財產品的權益類資產配置可能出現哪些變化?
“出于對權益市場的投資信心,部分銀行理財公司正在或計劃上調理財產品的權益類資產倉位,但預計上調幅度不會太大,畢竟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向來較穩健,客群風險偏好也較低。”上述人士表示,另一方面,鑒于部分理財產品在近期下調了業績比較基準,從修復投資者預期角度看,也存在謀求其他大類資產,進而拉動業績比較基準回升的可能性。
據了解,近期中銀、招銀等公司先后下調了所發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調整幅度為10至50BP不等。另據普益標準發布數據顯示,7月封閉式凈值型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4.03%,環比下降0.05個百分點。有業內人士認為,主動下調業績比較基準是銀行理財公司基于投資者預期管理、應對市場變化的動態策略。
另一方面,銀行理財公司對個股的調研力度不減,統計數據顯示,下半年以來,18家理財公司合計調研總次數達293次,超過去年的159次。
展望后市,匯華理財研究部相關人士表示,權益市場的波動或有可能延續。短時間看好景氣度高的智能汽車,光伏,風電等行業。中長期,新能源、半導體、汽車零部件、基礎設施和建筑材料板塊等成長股仍然是未來關注的重點方向。
“5月復工復產后風險偏好迅速恢復帶來權益市場的快速反彈行情基本告一段落,但盡管權益市場近幾日有所調整,但當前股債性價比來看,權益仍然優于債券。”交銀理財在某產品運作報告中指出,三季度大概率以震蕩行情為主,有結構性機會,對于權益市場中長期仍保持樂觀。
細分來看,蘇銀理財認為,新能源仍是成長股景氣改善的核心賽道,隨著繼續保持資金面寬松態勢,流動性對成長股的支撐愈發明顯,不過光伏、新能源汽車等主流賽道已較為擁擠;價值方面,經濟復蘇斜率壓制了市場風格從成長轉向藍籌的概率,但機構對部分長期優質賽道的配置比例已入底部區域,另外部分行業業績增速確定性較高,如國內外煤價保持較大差距的煤炭等。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