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公司年內忙“換帥”上海南京南京銀行權益長沙
近幾年持牌消費金融董監高變動,正是各家機構順應變革、銳意進取的一個縮影。除正常的輪替、控股股東發生變化外,消費金融公司高管的變動還與公司的變化及行業競爭有關。
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再現人事變動。北京銀保監局近日披露,核準聶廣鑫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北銀消費金融”)總經理的任職資格。
這是年內第九家出現董事長(總裁)、總經理變動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秶H金融報》記者依據各地銀保監局披露的信息統計獲悉,今年以來已有9家消費金融公司核心高管任職資格獲批,其中蘇寧消費金融董事長和總經理雙雙變更。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高管變動一般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正常輪替,二是“易主后換班子”,三是“補缺”。此外,消費金融公司高管的變動,也與公司的業務及戰略變化及行業競爭有關。
北京銀保監局日前發布批復公告,核準聶廣鑫北銀消費金融總經理任職資格。資料顯示,聶廣鑫畢業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任北京銀行業務總監兼投資銀行事業部總經理。
聶廣鑫將是北銀消費金融近年來的第三任總經理。此前的2019年1月,鄧海東被銀保監會核準為北銀消費金融總經理。2021年7月,李佳從鄧海東手里接棒總經理一職。李佳同樣出身于北京銀行,曾任北京銀行長沙分行行長。
除總經理之外,北銀消費金融其他高管在今年2月份也有過變更。其中,李陽、張鳳蘭、曹穎、胥京亮、邢曉青退出董事會,新增監事會主席周國棟、監事修然以及董事李靜、楊運廣、馬曉煦。
不單是北銀消費金融,今年3月30日,深圳銀保監局核準劉烈宏招聯消費金融董事長的任職資格,劉烈宏在今年上半年成為招聯消費金融第三任董事長。目前,劉烈宏還擔任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此后的4月,江蘇銀保監局核準了蘇寧消費金融董事長張偉年、總經理白斌的任職資格。上海銀保監局核準了楊嶸、黃成出任尚誠消費金融董事長、董事的資格。
《國際金融報》記者依據各地銀保監局披露的批復信息統計獲悉,今年以來(按公告披露時間),已有興業、小米、蒙商、哈銀、湖北、陽光、海爾、中銀、中信、招聯、晉商、杭銀、錦程、尚誠、蘇寧等多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出現人事變動。
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今年高管頻繁變動是何原因?某消費金融公司高管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一般是正常的輪替,還有就是控股股東發生變化,管理班子也跟著調整,也有‘補位’的。”
中銀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曾回應稱,“谷峰接任徐子瑛擔任副董事長一職,屬于正常更替。徐子瑛是2018年6月獲批該職位,如今已經任職三年多,年限內消費金融公司高管輪替是監管要求?!?
而蘇寧消費金融董事長和總經理雙雙變更,則是因為南京銀行成為控股股東,曾歷任南京銀行職工監事、南京銀行消費金融中心總經理的張偉年和曾在南京銀行消費金融中心任總經理的白斌走馬上任,成為蘇寧消費金融董事長和總經理。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指出,消費金融公司高管的變動,還與公司的變化及行業競爭有關。一方面,因為消金公司股東變更、股東人事變動和新業務開展,而調整董事和新增高管人員;另一方面,消金公司之間,消金公司與其他機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消費金融進入精細化發展的階段,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業務調整和高管的變動都可能增加,人才在各類機構之間也會多向流動。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近幾年持牌消費金融董監高變動,正是各家機構順應變革、銳意進取的一個縮影。消金行業的馬太效應不斷加劇,消金牌照也逐步成為巨頭布局零售業務、發力生態圈建設的戰略構成,高管工作開展壓力表現在如何根據消金發展形勢選擇合適的發展戰略與業務路線,如何就當下業務降本增效,以及在巨頭環伺的狀況下,如何實施差異化路線進行展業。此外,近年來消費金融公司相關的政策不斷完善,個人信息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工作也需要高管持續進行關注,并提升自身的合規水平。
“一般情況下,消金公司高管大規模人事調整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消金公司股東出現重大變化,不同的股東對于消金公司的經營及定位必然有所不同,原有管理層也并不一定能夠得到新股東的認可,因此股權的大幅度變化一般都會導致人事變化;另外,消金公司如果業績下降較多,也會伴隨著原有管理層的退出和新管理層的引進?!毙菆D金融研究院普惠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黃大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記者注意到,錦程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等多家消費金融機構,年內已出現2次以上人事變動。蘇筱芮指出,高管的頻繁變動對機構而言,優勢在于可以引入新鮮血液,激發組織活力,體現出數字經濟時代消費金融機構順勢而為加強數字化轉型及業務擴張的動作,但過度頻繁的變動可能會影響公司戰略布局的連貫性,降低決策的執行力度,還會增加磨合成本。
于百程表示,高管變動往往有利有弊。一般來說,董事長和總經理等核心崗位的變動,對于公司業務的影響比較大,往往會帶來后續戰略和人事上的進一步調整,而這種調整帶來的后續影響,還得市場檢驗。而在正常范圍內的高管人員更迭,引入專業能力更強的人才,新陳代謝,對公司是有利的。但凡事有個度,如果過于頻繁的變動則往往表明公司的戰略和管理不穩,對業務開展并不利。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