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銀行"愿景如何落地?拆解6萬億銀行戰略打法!兩大指標創新高,年內新增1000余名科技人員光大銀行基金存款手機銀行貸款
的客戶分層經營的脈絡得以進一步明晰,即中高端客戶重點由分支機構專營,長尾基客由線上集約化經營,中臺則作為支撐。
中報顯示,截至6月末,光大銀行零售客戶總量達到1.47億戶,處于行業領先地位,財富客戶超過110萬戶,私行客戶達5.3萬戶,較年初增長6.5%;手機銀行、陽光惠生活與云繳費三大APP月活用戶(MAU)達3720萬戶。
后疫情時代,數字化能力已成為銀行經營客戶、優化客戶服務的基石。
疫情引發的消費習慣改變和帶給線下展業模式的不確定性,加速了銀行業的數字化變革。自此,數字化轉型被越來越多的銀行提上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光大銀行也不例外。
自去年起,光大銀行制定了“2021-2025年”的新一期科技戰略規劃,規劃設計了“十四五工程”,其中包括“業務賦能十大工程”“科技治理優化四大工程”“技術能力提升五大工程”,一共涉及80個子項目。
目前上述“十四五工程”已經開工,正在建設過程中的項目已經超過了80%。這項工程全面匹配了光大銀行公司、零售、金融市場和風險管理四大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扎實地筑牢該行數字化轉型的算力、算法和數據基礎。
為推動數字化轉型,今年上半年,光大銀行還對科技架構和一些業務部門架構進行了整合和調整。付萬軍介紹稱,該行按照“兩委兩部兩中心”,新設立了數字化轉型推進委員會,原來有一個金融信息科技委員會;“兩部”就是金融科技部、數據資產管理部;“兩中心”是為了下一步敏捷反應,把研發中心從原來的科技部獨立出來,同時,在同業率先設立了智能運營中心。
“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我們想零售先行,所以在零售板塊成立了業務中臺,來推動科技和業務的深度融入。”他表示。零售業務中臺的出現,打破了行內部門壁壘,進一步釋放出光大銀行沉淀在大零售板塊的數字資產潛能,為該行零售金融板塊提供了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子彈。
“中臺部成立以后將立足全局,通過破除系統編程,拆除平臺壁壘,連接數據孤島,實現三個‘統一’,即統一客戶畫像,統一模型標簽,統一營銷策略,實現以數據為驅動的全客戶、全鏈路和全渠道的線上數字化經營模式。”齊曄介紹稱,該行建立的零售模型工廠,累計已構建270多個模型,結合場景廣泛服務零售的全渠道;在智能運營方面,該行還自主研發了企業級的RPA平臺。
按照年初的規劃,光大銀行還將建設新一代客戶經理工作臺以及智能營銷平臺,主要聚焦客戶經理營銷中的卡斷點和痛點,形成總行垂直賦能,從而進一步提升一線的服務能力。
事實上,數字化賦能的成效已在公司、零售條線彰顯。光大銀行副行長楊兵兵表示,該行重點為公司和零售兩個金融業務板塊提供了科技派駐。“目前向這兩大領域派駐的科技人員,包括模型人員,一共是1430人,大幅提升了需求響應和開發的效率。”他說,“我們統計,從需求提出到上線,這個過程時長控制在一個月以內的項目數量已經接近了50%。”
付萬軍表示,通過數字化轉型和經營集約化,光大銀行為基層機構不斷賦能,提升營銷能力及基層機構價值創造能力。“在財務費用上,光大銀行全年科技預算比上年增長5.4%。在人才隊伍建設上,新增人員編制以科技人員為主,年內計劃新增科技人員1000人以上。”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