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
2022-10-13
黑色素瘤(melanmoa)又稱為惡性黑色素瘤,是一種能產生黑色素的高度惡性腫瘤,大多見于30歲以上成人,發生于皮膚者以足底部和外陰及肛門周圍多見,可以一開始即為惡性,但通常由交界痣惡變而來。黑色素瘤惡性程度極高,占皮膚腫瘤死亡病例的極大部分。多發生于皮膚或接近皮膚的黏膜,也見于軟腦膜和脈絡膜。黑色素瘤多數是在色素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少數發生于正常皮膚或粘膜的色素細胞。黑色素瘤于19世紀初由Garswell命名,1894年Paget提出來源于黑痣。
凡黑痣色素加深、體積增大、生長加快或潰破、發炎和出血等常是惡變的象征。此瘤也可發生于粘膜和內臟器官。黑色素瘤的組織結構呈多樣性,瘤細胞可呈巢狀、條索狀或腺泡樣排列。瘤細胞可呈多邊形或梭形,核大,常有粗大的嗜酸性核仁,胞漿內可有黑色素顆粒。也有胞漿內沒有黑色素顆粒的黑色素瘤,稱為無黑色素性黑色素瘤,但多巴反應可為陽性。電鏡下,則可見其胞漿內含有少數典型的黑色素小體(melanosome)或前黑色素小體(premelanosome),有助于診斷。黑色素瘤的預后大多很差,晚期可有淋巴道及血道轉移。因此,本瘤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十分重要。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